【为人师表】用爱生的心 铸匠人的魂——记省级教学名师郭新玲

发布时间: 2018-09-20 09:43 作者:王君 编辑 新闻中心 访问次数:

“教师最大的力量就在于他们自身树立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如同植物具有“向阳性”和“向水性”一样,学生是具有“向师性”的,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言行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琢磨和模仿。郭新玲教授在材料成型相关领域已经累计教学23年,在教师的岗位上她一直以一颗执着的匠心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启迪,增加学习的自觉性、操作的主动性。她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毕生追求。

以崇高的品德感化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郭新玲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把良好师德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以过硬的政治品德、高尚的追求感染学生,先后获得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她以良好的感情和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受到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模具0105班毕业生曹战龙,现就职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宝鸡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员工、爱岗敬业明星、创新能手等20项荣誉。2017年教师节,该生在集团公司报纸发表了散文《我的恩师——郭新玲》,他在文章中记录了郭老师如何在不断追求卓越的的道路上“逼”他上进,“逼”他创新,又如何在思想上指引他从一名普通的高职学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几乎每周一份的思想汇报,即使走出校园仍不间断的关心和帮助都为他成为今日企业的优秀员工、技术能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崇高品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郭新玲老师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作用,催其奋进、终生受益。

以优秀的师风影响学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郭老师治学严谨、求实,长期形成的仔细、认真和不断钻研的教学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浮躁、不偷懒,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件事情。

她从不满足现状,不断钻研、追求精致,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不断发现问题并用独到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内容与课程开发改革上,她根据社会对模具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把职业能力具体化,形成以项目为平台,以产品为能力载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开发思路,改革原有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把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实训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做合一。在实习实训项目设计上,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构建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塑料模具实训实习项目,与校外模具企业合作,把模具专业实训室逐步建成生产性实训车间和创新创业训练营,培养和提升学生模具专业综合素质。

从教学实际中找课题,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恒心,是她在教科研成绩突出,在课堂上不拘一格、轻松自如的法宝。她将自己的2篇论文和3件专利成果引入教材,课堂教学内容新、案例丰富,讲课得心应手,亲身从事科研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学生上课是一种乐趣,教师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教育学生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爱心促教育。郭新玲老师关注每个学生,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兴趣爱好创新教学项目,培养多元智能,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魅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她爱教书,责任心强,喜欢用脑、用心上好每堂课;她爱学生,喜欢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愿意在学生身上花时间投精力,开启心智,坚信人人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爱心,使在校学生喜欢上她的课、愿意听她的话,使毕业多年的学生,在收获成功、获得荣誉时,想念她、爱戴她。

在教学中郭老师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按照目前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遵循教育规律,由易到难设计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构建并行多个教学载体,学生可依据个人基础、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她还设计了行业先进或较前沿的选修项目,以适应个性化学习和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

她分析学生个体特点,采用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强化能力本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工厂操作经验、注意问题或小窍门等实用技能,通过“小贴士”适时巧妙给出,引起学生重视和注意,指导其正确巧妙地操作。在她的“私人订制”课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数不断增多,问题也不断深入。

【个人简介】

郭新玲,1971年生,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风正派,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科研成绩突出。发表论文32篇,主编教材3部,主持课题8项,获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12件、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24项荣誉。2018年获第十一届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